Last Updated on 2023-03-16 by Jeslyn
股市裡的賺錢機會很多,但相對地,風險也不少。
小心駛得萬年船,若投資前沒有考慮到風險、瞭解股市的一些特別的情況與現象,可能會不小心暴露在風險下而賠錢,所以學會判斷風險格外重要。
當然,這是一體兩面的,若能從中分析並掌握賺錢機會,減少風險之餘增加回報,就可以自信地穩穩賺錢!
身為價值投資新手,更要懂得分析這些風險和機會,在尚未踏穩腳步前,優先專注在風險而非回報!
那麼股市裡有哪些機會與風險呢?繼續看下去!😉
投資剛 IPO 的公司是『非常投機』的行為
IPO (Initial Public Offering)是首次公開招募的意思。在 IPO 前,公司屬於「私人」,其股份僅供早期投資者購買;IPO 後,股份擁有權就開放給廣大的市場,所以也有籌資、募股、「上市」的意思。
投資剛上市的公司風險很高,為什麼這麼說?
因為有可能這家公司上市後,公開讓民眾交易它的股票而成為一個大熱門,一大票投資者湧進來買股,推動股價快速成長,這時若再加上媒體大量宣傳,哄抬的股價就會更快更高,讓人誤以為它是有潛力的成長股。
所以,剛上市的公司很可能被高估,大多數情況下,非常容易買到一個被高估的股票,剛上市幾天或幾星期後出現股價暴跌,你就成為被割韭菜的股民之一。
為什麼公司要上市?
通常公司未上市前都會經過許多次融資活動,從天使輪、A 輪、B 輪、C 輪、E 輪 …,一直到上市為止,有很多投資機構、天使投資人、創始股東等參與。一般股民還沒投資前,這家公司已經有很多投資者了。
為什麼這些投資人要這麼早就投資這家公司呢?最主要的原因跟你我一樣都是想要賺錢,而上市是他們套現的最好機會。一般而言,在某家公司剛上市的時候,都會把公司估值提高,越高越好。
等公司上市一段時間,大批有興趣的買家湧入,他們就趁機把手上的股份套現出來幾十倍。沒有人會願意把股價拉低來上市,所以購買剛上市的股票,很有可能買到嚴重被高估的價錢。
你也許會說不是所有公司都會這樣,但就算不是,這種行為也非常投機,從過去紀錄中觀察,很多時候一家公司剛上市時股價飆升超快,隨即突然暴跌,然後又短時間內竄升,又再大跌,極度不穩定,極度高風險!
短期內市場仍在探討它的公認價值
在這個年代,許多 IPO 的公司都是尚未實現盈利、還在燒錢的公司,其中的不確定性相當高,股價極度不穩,短期內市場還在探討它的公認價值,所以對於這種剛上市的公司,還是小心為上。
不過,也不是說絕對不要碰,如果做好十足的研究功課,真的非常喜歡這家公司,覺得它的商業模式很棒、未來有前景,還是可以投資,但建議:
- 不要一上市就馬上投入:
- 至少先觀察幾個月,等韭菜被割完後,股價比較穩定了再投資。
- 千萬不要高點入手:
- 不要有害怕錯失機會的心理,看著股價一直不斷成長時入手,因為這有可能是做空者設下的陷阱,等著你跳入被割韭菜。
- 最好耐著性子等到股價暴跌或持續下跌到一個低點才投入,降低被割韭菜的風險。
- 不要超過投資組合的 10%:
- 可以運用八二法則,80% 投資在穩健成長的股票,20% 投資在尚未盈利的高速成長股,但對於剛上市又還在燒錢的高風險 IPO 股票不要超過 10%,保持合理的風險分配。

股份回購存在機會與風險
股份回購是股市中常見的現象之一,若一家優秀的公司實行股份回購計劃,大多時候可視為一個買入的好時機,因為以下優點:
1. 穩定股價
當公司實行股份回購計劃,買入自家公司股票不只幾千、幾萬塊,而是幾千萬、幾億、甚至幾十億美金時,本身即成為股市中的大買家。
當市場出現這麼大的購買力,股價就會保持穩定上升的趨勢,從而防止突然大跌或大漲的情況發生。公司逐步分批買入自家股份,可以達到穩定的效果。
股價穩定逐步上升時,容易吸引股民投資,因為大多數人傾向避免大起大落,喜歡長期持有波動低、股價逐漸上升的股票。這形成一個正向循環,股價穩定上升吸引更多人投資,更多人投資讓股價又更加穩定上升!
2. 提高股票價值
為什麼股份回購會提高股票價值呢?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:
假設公司對外發行的股票有 20 股,都在市場流動,當它的淨收益 100 塊錢,每股盈餘即為 100 塊 / 20 股等於 5 塊錢。假設目前股價是 100 塊,那 PE ratio 就是 100 塊 / 5 塊等於 20。
當它購回自己在市場的部份股票,假如 10 股,原本 20 股就變成 10 股,現在再拿 100 塊錢的淨收益除以 10 股,就從原先的 5 塊錢升到 10 塊錢,接著再把股價 100 塊除以 10 塊錢,PE ratio 從本來的 20 降為 10。
【原本】 發行股票:20 股 淨收益:$100 每股盈餘 EPS:$100 / 20 股 = $5 PE ratio:$100 / $5 = 20 | 【回購股票後】 發行股票:20 – 10 = 10 股 淨收益:$100 每股盈餘 EPS:$100 / 10 股 = $10 PE ratio:$100 / $10 = 10 |
PE ratio 變低,表示股票被低估的可能性變高,這時候會吸引更多人來投資,因為大部分投資者都想趁 PE ratio 低時買入,等到 PE ratio 高時賣出賺錢。
3. 顯示公司對自己股價的自信
為什麼公司要投資回自己的股票?很可能是公司覺得自己目前的股價被低估,所以想要趁低買入,認為未來股價肯定會再升上去,屆時手頭持有的股票就更值錢。
要不然,公司可以用自己的現金派股息、存下來、收購其他公司,或發展其他項目,何必要用錢買回自己的股票,那是因為對自己很有自信。
但須特別注意,股份收購存在一定風險,比如公司有可能是為了不讓股價因不利消息散布而大跌,回購股份來抵擋跌勢。
因此,當你打算投入剛剛宣布回購股份的公司,一定要先做好功課:
- 看看公司本質是否改變、本身基礎是否良好
- 看看公司是否有充足的現金,如果它的現金與負債的比例相較同行好,再考慮投入
倘若公司沒有什麼現金,負債很高又沒什麼成長,完全不須考慮投資它。雖然它回購股份能穩定股價,但只是暫時的,若不能穩定賺錢,沒人會想久抱,只不過是它自己買來自己爽,或許還會越買越跌!

小結語:
1) 實行股份回購計劃的公司存在一定風險,我們只投資現金與負債比例較同行好的優秀成長股。
2) 若是又能賺錢、又有現金流的公司,在股價下跌實行股份回購時,大可放心加大投入!
股市漲跌不一定有原因
當股市大震盪時,許多專家或分析師總是試圖從中找出為什麼,但其實並不是每次都能找到確切原因。
『在沒有任何理由、沒有任何根據的情況下,股價有時就是會無端飆漲或狂跌』
股價短期內的走向有時候很沒道理
有的人不願意面對這個真相,總喜歡找論證來支持自己的投資論點。有時即便季報成績超出分析師預測,股價仍下跌,無任何理由;有時經濟穩健成長,沒什麼大事,但股價就是持續下跌,全無任何決定性因素。
這時,就會有一些人開始說一些陰謀論危言聳聽,比如股災要來了,又或者當經濟低迷時,他們會浮誇地說還有更大的超級股災等之類的囈語。
長期投資,不為短期波動找原因
不必慌張!有時股市的走向很無厘頭,也許只是單純剛好這個時間點有很多買家入場、或很多做空者進來,所以不需困惑,想找出一個答案,不停上網搜尋或四處問人,反而該把眼光專注在長期而非短暫的波動!
遵從股市的自然法則
以長期來說,市場一定會遵循自然法則來運作,好的公司一定會運作下去並盈利,壞的公司一定會沒落最後被淘汰。遵守這個自然法則,你就能在股市中長期穩穩地獲利。
一家爛公司交出爛成績,股價會莫名上升嗎?會,是有可能的。但長期下來會持續上升嗎?絕對不可能;同理,一家好公司交出亮眼成績,股價仍會下跌嗎?當然有可能。但長期下來會持續下跌嗎?也絕對不可能!

股市循環要好好把握贏的契機
股市是會循環的,過去歷史中,股市持續走低的情況平均只有 11.7 個月,但持續漲高的平均有 55.1 個月。熊市來臨時,整個股市跌幅可能高達 30%~40%,不過,當股市上漲時平均可得回報率會超過 153%。
只要選對標的物,保持定期投入的習慣,在股市裡待得越久,可獲利的機率是虧損的 5 倍之多!
在股市開始明朗向上漲前,通常會經過一段極低迷、股價不斷下跌的「黎明前的黑暗」,這是最、最、最難熬的時候,但對價值投資者來說,反而是最不值得浪費的好機會。
「黎明前的黑暗」不只發生在整個股市,單一個股也可能遇到,如特斯拉在爆發前的黑暗期鮮為人知,雖然盈利模式和未來前景不錯,股價仍嚴重被低估,但後來整個大爆發後,股價不到一個月就從谷底上升 30%,到現在仍蒸蒸日上。
所以,只要公司夠優秀,成長力十足,就不必擔心投資它是否會賠錢,有爆發力的公司幾乎都會有黑暗期。
另外,要小心陷入做空者的陷阱,當你想投資一家非常棒、商業模式很前衛、成長也很快的公司,媒體卻報導各種負面新聞唱衰它,有可能是做空者不斷散播壞消息想做空,通常越有爭議越會被負面報導。
此時,要相信自己的分析與判斷,因為這樣的公司一旦實現盈利,股價大多就會一躍不返,很難跌回來。
當市場不好的時候,媒體尤其愛危言聳聽,如何保持不被煽動呢?平常就要做好投資研究功課,才能把眼睛擦得雪亮,把握股災,大膽投資,贏得較高的回報!
延伸閱讀:怎麼做投資研究功課? 如何評估公司是否值得投資?
投資者常犯的2個錯誤
(1) 花太多時間研究「宏觀經濟」
許多投資者放大量心力在「宏觀經濟」上,喜歡分析一個國家的經濟如何、失業率多高、GDP 成長多少 …,或者什麼國家會超越什麼國家等,但這些在股票投資中的參考價值並不大,不值得花過多的時間與精力。
宏觀經濟對股市的影響是非常緩慢的,就像你每天正常飲食,突然有一天暴食超過平常的好幾倍,隔天體重不會突然飆漲好幾公斤,股市也不會因為一些經濟報告出現而一夜之間產生很大的變化。
如果一個禮拜會用 20 個小時在做投資研究功課上,那關於宏觀經濟的研究(ex. 國際局勢、世界經濟 GDP …)盡量不要超過 1 個小時(即低於 5%),這樣的時間分配就足以知曉世界發生什麼事了。
當然,這是以投資個股的角度來說,倘若是投資大盤股基金或 ETF,就要比較關注整體經濟。
若一家公司需要靠經濟的好壞來生存,說明它「靠天吃飯」,長期的環境下將無法生存,它就不是優質成長股,不值得投入時間研究!
真正決定一家公司成功的關鍵在於其商業模式、賺錢能力、經營狀況,以及產品是否符合大眾需求,股價高低與經濟的影響其實不大。
(2) 忽略市場趨勢,投資正在沒落的公司
有的人太過關注宏觀經濟,遲遲不敢入場而錯失許多良機;同樣極端地,有的人太過關注公司估值、營運數據、PE ratio,忽略未來新趨勢而錯投正在沒落的公司。
考慮是否投資一家公司時,記得要遠離那些正在被顛覆、被新科技取代的行業,比如現在的零售業,隨著電商平台崛起大幅衰落,甚至 Amazon 已吃掉大半塊零售產業。
有些已經非常成功的企業很容易陷入「創新者的窘境」,明知道有一個新科技、新模式會取代自己,卻很難放棄原有的盈利忍痛轉型,因為轉型後,一開始可能不太賺錢,前後落差大,讓它們往往不願意改變。
比如柯達,就是被自己發明的「數位相機」給打敗的。當初考量到轉型會使之前投入在膠片相機的所有成本,包含研發、生產、人力等都付之東流,要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大,它不願改變,最後被市場淘汰!
所以投資一家公司前,要看它是不是正在被顛覆的行業?如果是,就要看它有沒有跟著轉型的意向,是否願意付出代價。若無任何轉型計畫,不能與時俱進,很可能不到 5 年就會被市場淘汰。
結論:專注風險而非回報
許多人在做投資決定前會憧憬回報而忽略風險,只想到「可以帶來多少利潤?」,但其實應先考量:
- 有什麼投資風險?
- 賠錢的可能性多大?
- 最壞的情況是什麼?
- 你能不能承受這樣的虧損?
舉特斯拉為例,如果想要投資它,其中會有什麼風險?要是它生產出來的車子問題一堆,股價有什麼影響?假如福特、豐田等公司生產出更低價的電動車,特斯拉會面臨什麼問題?若是自動駕駛系統被駭客入侵,汽車到處撞人怎麼辦?或者公司高管爆出醜聞會如何?…
考慮這些可能發生的問題,幫助我們看清一筆投資中的利弊,遇到壞的情況怎麼應對,自己能否承擔不好的後果,也能讓我們更冷靜,不會一股腦熱就跟著大眾草率投入。
建議投資前熟讀年度報表裡的 Risk Factor,清楚意識到自己投資這家公司的潛在風險,風險認知對一個負責任的投資者來說超級重要!😊
做好準備,當風險來臨時才不會驚慌失措,煩惱虧損。
※ 更多文章:




誰適合投資股息股?如何評估值得入手的股息股?怎麼建立好的投資組合?
★ 如果你真的很懶很懶,實在不想做很多功課,可以考慮「被動投資」 …… 🙂

被動投資是什麼?用最簡單穩健、巴菲特推薦的被動投資 ETF 策略,提早別人 10 年退休!
如果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,請幫我拍手 5 下鼓勵我、支持我,讓我繼續有創作的動力!
如果有任何問題或想分享的資訊,歡迎在下方留言!